幼儿急疹的注意事项
幼儿急疹需注意体温监测与护理,皮肤护理,休息与饮食,隔离与避免交叉感染,以及病情观察,若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尤其有基础疾病幼儿更要加强观察。
1.体温监测与护理:幼儿急疹通常会伴有发热症状,需密切监测体温。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38.5℃且幼儿出现不适,可选择适宜幼儿的退热措施,但需避免不恰当用药。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因为幼儿急疹发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受体温波动影响,所以需频繁观察体温并及时处理。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由于其皮肤娇嫩,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毛巾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
2.皮肤护理:出疹期间要保持皮肤清洁,勤给幼儿洗澡(水温适宜,一般37℃-38℃左右),洗澡后轻轻擦干皮肤,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幼儿急疹的皮疹一般无明显瘙痒,但要避免幼儿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幼儿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皮疹处皮肤更易受外界影响,所以保持皮肤清洁和穿着舒适衣物很重要。
若幼儿皮疹处有渗出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特殊的皮肤护理措施。
3.休息与饮食: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让幼儿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饮食方面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摄入,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促进幼儿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恢复。幼儿在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充足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而合适的饮食能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支持。
对于添加辅食的幼儿,要避免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防止引起食物过敏等情况干扰对幼儿急疹病情的判断;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隔离与避免交叉感染: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具有一定传染性,在出疹前发热阶段就有传染性,出疹后仍需适当隔离,避免带幼儿去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儿童。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接触后更易感染。
家中有其他幼儿或家庭成员时,要注意做好隔离措施,如尽量让患病幼儿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接触幼儿前后要洗手等。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皮疹变化、体温波动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若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抽搐、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就医。幼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能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幼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更要加强病情观察,因为这类幼儿患幼儿急疹后可能病情进展相对更复杂,需要更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