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分期有哪些
肺鳞癌分期采用UICC和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系统,T分期按原发肿瘤大小及侵犯情况划分,N分期按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划分,M分期按有无远处转移划分,据此分为Ⅰ、Ⅱ、Ⅲ、Ⅳ期,准确分期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不同分期治疗策略不同,老年及有基础病患者需谨慎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
一、T分期(原发肿瘤分期)
T:肿瘤最大径≤3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见肿瘤侵犯未达叶支气管以上(即未累及主支气管)。
Ta:肿瘤最大径≤1cm。
Tb:肿瘤最大径>1cm但≤2cm。
Tc:肿瘤最大径>2cm但≤3cm。
T:肿瘤最大径>3cm但≤5cm;或肿瘤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侵犯脏层胸膜;肿瘤部分阻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未累及全肺。
Ta:肿瘤最大径>3cm但≤4cm。
Tb:肿瘤最大径>4cm但≤5cm。
T:肿瘤最大径>5cm但≤7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或结构者: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2cm的主支气管,但未累及隆突;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T:肿瘤最大径>7cm;或无论大小,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或结构者: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积液;或同一肺叶内出现多个孤立性肿瘤结节。
二、N分期(区域淋巴结分期)
N: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淋巴结。
N: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三、M分期(远处转移分期)
M:无远处转移。
M:有远处转移。
Ma:远处转移局限于胸腔内,包括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卫星结节。
Mb:远处转移累及胸腔外器官。
根据TNM分期组合,肺鳞癌可分为以下几期:
Ⅰ期:包括TNM。
Ⅱ期:包括TNM、TNM。
Ⅲ期:包括TNM、TNM、T任何NM、任何TNM。
Ⅳ期:包括任何T任何NM。
对于肺鳞癌患者,准确的分期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不同分期的患者在治疗策略上有很大差异,例如早期肺鳞癌患者可能优先考虑手术治疗,而晚期患者则多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在考虑治疗方案时,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病史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需更加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等;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权衡治疗带来的收益与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