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和浸润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最早期癌,病理形态有一定异型性、基底膜完整、范围局限,生物学行为生长缓慢、侵袭弱、很少转移,治疗简单、预后好;浸润癌是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的癌,病理形态异型性更明显、病变范围广,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强、易转移,治疗复杂、预后相对较差,不同人群治疗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一、定义方面
1.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癌。它是最早期的癌,病变处于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穿透基底膜。
2.浸润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生长的癌。如乳腺癌浸润癌,癌细胞可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二、病理形态方面
1.原位癌: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有一定的异型性,但一般局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完整,病变范围相对较局限,细胞分化程度可因癌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整体尚保持一定的极性等上皮组织的特征。
2.浸润癌:癌细胞形态异型性更明显,除了细胞本身的改变外,还可见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变范围往往比原位癌更广,可侵犯周围的组织、血管、淋巴管等结构。
三、生物学行为方面
1.原位癌:一般生长缓慢,侵袭性较弱,很少发生转移。因为它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进入间质,所以远处转移的风险极低。例如膀胱原位癌,在早期通常不会发生远处器官的转移。
2.浸润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容易发生转移。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肺癌浸润癌,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也可通过血行转移到脑、骨、肝等远处器官。
四、治疗及预后方面
1.原位癌:治疗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局部切除等治疗方法,如宫颈原位癌可采用宫颈锥切术等,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一般对患者的生存期限影响较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式基本相似,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范围等。例如年轻女性的宫颈原位癌,在充分评估后可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手段,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
2.浸润癌:治疗相对复杂,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因为浸润癌容易转移,所以治疗不仅要针对原发灶,还要考虑转移灶的情况。预后相对原位癌较差,患者的生存期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癌症的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浸润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治疗时需要更加注重对身体耐受性的评估,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浸润癌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在进行化疗等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相应的心脏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