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主要采用UICC/AJCC的TNM分期系统,T分期依原发肿瘤情况分T1-T4,N分期按区域淋巴结转移分N0-N3,M分期据有无远处转移分M0-M1,不同T、N、M组合成不同分期,不同分期预后和治疗方案不同,治疗时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治疗耐受性和预后的影响
一、鼻咽癌的分期方法
鼻咽癌主要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发布的TNM分期系统来进行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情况,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
(一)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或者侵犯口咽和/或鼻腔,但无咽旁间隙受侵。例如,通过鼻内镜等检查发现肿瘤仅在鼻咽部黏膜表面生长,未向周围组织明显侵犯。
T2: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单侧鼻腔、口咽受侵。咽旁间隙是鼻咽癌常见的侵犯部位,当肿瘤侵犯该区域时属于T2期。
T3:肿瘤累及颅底骨质、翼内肌、翼外肌及鼻窦。颅底骨质受侵会影响肿瘤的分期,例如累及蝶骨、颞骨等颅底结构。
T4:肿瘤侵犯颅内、脑神经、下咽、眼眶、咀嚼肌间隙等部位。当肿瘤侵犯到颅内组织,如海绵窦等,或者侵犯到重要脑神经,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等,就属于T4期。
(二)N分期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通过颈部超声、CT、MRI等检查未发现颈部有肿大的淋巴结转移。
N1: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且转移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水平以上。例如,颈部可触及单个肿大淋巴结,经检查其大小和位置符合N1期标准。
N2: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且转移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水平以上;或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但≤8cm,且位于锁骨上窝水平以上。
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8cm,或转移淋巴结累及锁骨上窝。
(三)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通过全身PET-CT等检查未发现身体其他部位有鼻咽癌转移病灶。
M1:有远处转移。如发现肺部、骨骼、肝脏等部位有鼻咽癌转移灶。
二、分期组合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鼻咽癌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等不同分期。例如,T1N0M0为Ⅰ期;T2N1M0等为Ⅱ期;T3N2M0等为Ⅲ期;T4任何NM0,或任何TN3M0,或任何T任何NM1为Ⅳ期。不同分期的鼻咽癌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分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分期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但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治疗耐受性和预后的影响。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注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在分期确定后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