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和治疗
麦粒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发病,有红、肿、热、痛等表现,病程短,早期可热敷、用抗生素眼药水,脓肿形成需切开排脓;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起病缓慢,眼睑有无压痛硬结,病程长,小的可观察或按摩,大的可注射激素或手术,不同人群治疗有需注意之处。
一、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
1.病因方面
麦粒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汗腺被感染所致,多因眼部卫生不佳、过度用眼等诱发,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用眼过度、有眼部慢性炎症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病因多与睑板腺分泌旺盛、睑板腺开口阻塞有关,好发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性别差异不明显,有睑板腺分泌功能异常的人群更易患病。
2.临床表现方面
麦粒肿:急性发病,眼睑局部红、肿、热、痛,可摸到压痛性硬结,病变处靠近睑缘,病情发展可形成脓肿,脓肿成熟后可自行破溃排脓。
霰粒肿:起病缓慢,眼睑皮下可触及无压痛的硬结,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一般无明显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可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3.病程方面
麦粒肿:病程相对较短,若及时治疗,一般数天内可好转或痊愈,但若感染扩散,病程可能延长。
霰粒肿:病程较长,可长达数周甚至数月,有时可自行吸收,但也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二、麦粒肿和霰粒肿的治疗
1.麦粒肿的治疗
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每天热敷3-4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以40℃左右为宜,有助于炎症消退。
局部用药: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控制感染。
脓肿形成后:如果脓肿较大,需到医院切开排脓,由专业医生操作,排出脓液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特殊人群:儿童患麦粒肿时,家长应更加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儿童用手揉眼,及时带儿童就医,因为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患麦粒肿时,要关注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治疗时需更谨慎,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进行眼部治疗。
2.霰粒肿的治疗
小的霰粒肿:有时可自行吸收,可继续观察,也可通过局部按摩促进吸收,按摩时需注意手法轻柔。
较大的霰粒肿: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促进吸收,但需由医生操作,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还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是将霰粒肿切开,刮除里面的肉芽组织等,手术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
特殊人群:儿童霰粒肿患者,若霰粒肿较大影响外观或长期不吸收,手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可在合适的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老年霰粒肿患者,手术前需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