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手术的后遗症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手术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腺样体残留或复发、咽鼓管功能障碍、局部组织粘连等情况,出血与手术操作及患儿自身情况有关,感染因患儿免疫及基础疾病等因素易发生,残留或复发与手术精细度等相关,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儿童咽鼓管特点及上呼吸道感染史等有关,粘连与儿童组织修复及感染控制有关
一、出血
1.发生情况:腺样体肥大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术后患儿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都可能引发。一般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等处理缓解,若出血较多则需进一步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术后配合度相对较差,更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等诱发出血的因素;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儿出血风险相对更高。
2.相关手术部位的血管在各种诱因下破裂导致出血,少量出血时局部的凝血机制可能会发挥一定作用使出血停止,但大量出血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及患儿健康。
二、感染
1.发生情况:术后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可表现为创面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创面感染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表现,呼吸道感染则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发生感染;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患儿,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2.相关手术创面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可乘之机,若术后伤口护理不佳,细菌侵入引发感染,而儿童免疫防御能力相对弱,基础疾病患儿免疫功能受影响,都使得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三、腺样体残留或复发
1.发生情况:手术中可能存在腺样体组织残留,导致术后腺样体肥大症状再次出现即复发。这与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术者的经验等有关。对于年龄较小、腺样体增生范围广且形态特殊的患儿,残留或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
2.相关手术过程中要完整切除腺样体组织,但由于腺样体的解剖结构特点等因素,可能存在部分组织未能完全切除,从而导致残留或复发,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四、咽鼓管功能障碍
1.发生情况:手术可能影响咽鼓管周围组织,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儿童咽鼓管相对短、宽、平,术后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成人可能更高;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影响咽鼓管正常功能的患儿,术后出现该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相关腺样体与咽鼓管关系密切,手术操作可能干扰咽鼓管周围的平衡,导致其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影响中耳的通气引流等功能,出现相应的耳部症状。
五、局部组织粘连
1.发生情况: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组织粘连,如鼻咽部粘连等,可引起鼻塞、吞咽不适等症状。儿童组织修复过程中如果受到炎症等因素影响,粘连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局部感染控制不佳也会增加粘连的发生几率。
2.相关手术创面在愈合时,若局部炎症反应较重或愈合过程不顺利,组织之间可能会发生粘连,影响局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