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年长儿与成人相似;诊断依靠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生素治疗;不同年龄段小儿有相应注意事项,还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及时排尿、增强免疫力、治疗基础疾病来预防。
一、小儿尿路感染的定义与表现
小儿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婴幼儿表现多不典型,常以发热最突出,可有拒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排尿时哭闹、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年长儿则与成人相似,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有腰痛及发热等。
二、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
1.尿液检查
尿常规:白细胞显著增多是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如离心尿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同时可伴有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可呈弱阳性。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CFU/ml可确诊;如菌落数在10-10CFU/ml之间,需结合临床判断;如为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不论菌数多少,均有诊断意义。
2.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病程迁延的患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等,以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畸形、梗阻等基础病变。
三、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的时间,婴幼儿应多喂奶,年长儿鼓励其多饮水、多排尿。
注意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尿布,女婴清洗时应从前向后擦,防止粪便污染尿道。
2.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等。一般疗程为7-10天,对于肾盂肾炎等较严重的感染,疗程需适当延长。
四、特殊人群(小儿)尿路感染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在护理时要格外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操作,如更换尿布等。一旦发现有发热、拒食等疑似尿路感染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避免感染迁延不愈导致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
2.年长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告知患儿要勤洗手、保持会阴部清洁等。同时,家长要关注患儿的排尿情况,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及时带患儿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督促患儿按时服药,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防止转为慢性尿路感染。
五、小儿尿路感染的预防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小儿尤其是女孩要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及时排尿:不要让小儿长时间憋尿,因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繁殖。
3.增强机体免疫力:让小儿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有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防止因基础疾病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