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怎么办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发热35天,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12天消退。应对方法包括保证充足休息、空气流通,选择合适衣物,鼓励多饮水,清淡易消化饮食;体温38.5℃以下物理降温,超38.5℃且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注意观察病情,避免交叉感染,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因其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一、幼儿急疹概述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
二、症状表现
1.发热期: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发热通常持续35天,期间孩子精神、食欲可能稍差,但一般状况尚好,无明显中毒症状,如无萎靡不振、呼吸急促等严重表现。
2.出疹期: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散在的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25mm,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通常12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
三、应对方法
1.一般治疗
日常护理:保证孩子充足休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孩子的衣物应选择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便于散热。
饮食调整:鼓励孩子多饮水,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发热引起脱水。若孩子已添加辅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面条、蔬菜泥等。对于仍以奶类为主食的婴幼儿,正常喂奶即可。
2.发热处理
物理降温:当孩子体温在38.5℃以下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退热贴,贴于额头,帮助散热降温。
药物降温:若孩子体温超过38.5℃,且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注意,6个月以下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婴儿,用药需谨慎,必须在医生明确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防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四、注意事项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皮疹变化等情况。若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超过5天)、热退后精神萎靡、频繁呕吐、惊厥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2.避免交叉感染:幼儿急疹具有传染性,在出疹前的发热期和出疹期都应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孩子的日常用品如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按照合适比例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3.特殊人群: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感染幼儿急疹病毒后可能病情较重,家长应更加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由于幼儿急疹是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要做好护理和观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