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和痢疾的区别
肠炎病因多样,由饮食不当、感染等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等有变化,治疗针对病因对症支持;痢疾由痢疾杆菌感染致肠道传染病,有黏液脓血便等典型表现,粪便培养可检出杆菌,治疗需隔离、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
一、病因方面
肠炎:多由饮食不当(如食用不洁、生冷、刺激性食物等)、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例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引发肠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也属于肠炎的一种类型,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攻击肠道组织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痢疾:主要是由痢疾杆菌感染所致,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比如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感染痢疾杆菌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群更易受痢疾杆菌侵袭引发痢疾。
二、临床表现方面
肠炎: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腹痛、腹泻,腹泻程度和频率不一,可为稀便、水样便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热程度一般相对痢疾可能稍低,自身免疫性肠炎可能有特定的伴随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肠炎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相对更需关注,比如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痢疾: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同时有发热,体温多较高,还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即有便意但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相较于一般肠炎,痢疾的脓血便表现较为典型,儿童患痢疾时,由于肠道功能和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肠炎: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但一般不如痢疾典型,病原体检测需根据可能的病因进行相应病毒、细菌等检测,自身免疫性肠炎可能有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等可能有变化,但不如痢疾特异性强。
痢疾: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通过粪便培养检出病原菌是诊断痢疾的金标准,对于儿童痢疾患者,粪便标本的采集等需注意规范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四、治疗原则方面
肠炎: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如若是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选择;自身免疫性肠炎则需根据病情使用免疫调节等药物,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用药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范围,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
痢疾:首先需进行隔离,然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同样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等,对于痢疾患者,特别是儿童,要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