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鼻息肉不一定都要做手术,可先尝试药物治疗的情况包括小息肉且无明显症状及伴有过敏性鼻炎的鼻息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有鼻息肉较大影响呼吸功能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鼻息肉;术后要定期复查且继续药物治疗,儿童患者在各阶段都需特殊考虑及配合。
一、可先尝试药物治疗的情况
1.小息肉且无明显症状:对于体积较小、患者没有明显鼻塞、流涕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鼻息肉,可先尝试药物治疗。例如,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鼻息肉的水肿,有研究表明,约有部分小息肉患者经规范的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鼻息肉可缩小甚至消失。一般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评估,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范围,优先选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
2.伴有过敏性鼻炎的鼻息肉:如果鼻息肉患者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可先针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药物控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过敏相关的鼻痒、流涕等症状,从而间接影响鼻息肉的发展。对于儿童过敏性鼻炎伴鼻息肉的情况,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1.鼻息肉较大影响呼吸功能:当鼻息肉体积较大,导致明显的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出现呼吸困难、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鼻息肉堵塞鼻腔,使患者无法正常经鼻呼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此时手术切除鼻息肉可以迅速改善通气状况。对于成年患者,手术是较为直接有效的缓解方式,但儿童患者则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手术可能会对鼻腔鼻窦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考虑鼻息肉对儿童呼吸、嗅觉等多方面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手术。
2.药物治疗无效的鼻息肉: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鼻息肉没有缩小甚至继续增大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有些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鼻息肉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此时手术是控制病情的必要手段。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都需要权衡手术的利弊,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的风险和收益。
三、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后续管理
1.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术后短期内需要频繁复查,以观察术腔恢复情况,及时清理术腔可能出现的粘连、分泌物等。例如,术后1-2周可能需要每周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延长复查间隔。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复查安排,因为儿童的术腔恢复情况可能受自身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继续药物治疗:术后通常还需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的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等药物,以减少鼻息肉的复发。这是因为手术虽然切除了可见的鼻息肉,但鼻腔内可能存在潜在的炎症因素,持续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炎症,降低复发几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要根据其特点进行调整,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规范,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