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致混合感染,发病与阴道菌群变化及频繁性交等因素有关,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妊娠期和哺乳期有特殊注意事项,需通过保持外阴清洁等措施预防
一、定义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主要是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引起的阴道炎症。
二、发病原因
1.阴道菌群变化: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当发生细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内乳杆菌数量减少,而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等增多。
2.其他因素: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等,都可能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频繁性交会破坏阴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使得有害菌容易滋生;阴道灌洗会改变阴道的正常酸碱度,影响阴道自身的防御功能。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常带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臭味加重。这是因为厌氧菌繁殖的同时可产生胺类物质。
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但一般症状相对不严重。
2.体征:阴道黏膜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这是与其他阴道炎的区别之一,如霉菌性阴道炎常有阴道黏膜充血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根据患者出现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相关气味等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线索细胞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指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
pH值测定:阴道分泌物pH值大于4.5(正常阴道pH值为3.8-4.4)。
胺试验: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氨臭味释放,因为厌氧菌产生的胺遇碱释放氨。
五、治疗药物
主要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甲硝唑可以抑制厌氧菌生长,而不影响乳杆菌生长;克林霉素也能有效抑制厌氧菌。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会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需要积极治疗。一般可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局部使用甲硝唑等,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和疾病本身对妊娠的影响。
2.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例如使用甲硝唑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因为甲硝唑可分泌至乳汁中,虽然目前关于其对婴儿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为了安全起见,通常会建议暂停哺乳一段时间,然后再根据情况恢复哺乳,具体需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七、预防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但要避免过度清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
2.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频繁性交和多个性伴侣,性交前后双方都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
3.选择合适的内裤: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有助于保持阴道透气、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