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症状与护理
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有发热和皮疹症状,发热时需监测体温、物理降温,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穿舒适衣物,还需一般护理及特殊人群特殊护理,发热持续3-5天骤退伴皮疹,皮疹1-2天消退,护理要关注多方面保障患儿康复。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可骤升至39-40℃以上,持续3-5天,一般情况良好,可能伴有轻微烦躁、食欲减退等。此阶段发热是主要且突出的症状,多为无明显诱因的高热,与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关。
2.皮疹: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退,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后,皮肤出现的反应,体温下降后皮疹出现是疾病进入恢复阶段的表现。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
1.发热护理
监测体温: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因为婴幼儿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并发症,及时掌握体温情况能更好应对。
物理降温: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有助于散热;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态尚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宜的退热贴等进行物理降温辅助退热。物理降温是基于通过增加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避免婴幼儿因高热出现不适。
2.皮疹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给患儿洗澡,选用温和的婴儿沐浴产品,洗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摩擦皮疹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因为皮疹出现后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受一定影响,清洁皮肤可减少细菌等滋生感染的机会。
穿着舒适衣物:给患儿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等易刺激皮肤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棉质衣物有助于皮肤呼吸,减少对皮疹部位的不良刺激。
3.一般护理
休息与饮食: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合理饮食能为患儿提供能量支持,多饮水可防止脱水。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其他异常症状等。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惊厥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幼儿急疹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也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时观察能早期发现异常并处理。
4.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护理时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及皮疹情况,一旦有异常需及时与专科医生沟通,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患儿对疾病的耐受及恢复,需要额外留意病情变化。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护理时除遵循上述一般护理原则外,要尤其注意体温的稳定维持,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可能对其造成更严重影响,同时皮疹护理时更要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