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怎么办
儿童远视常见,新生儿多远视随发育降低,3岁约200度、6岁约150度属生理,12岁近正视;通过视力检查、散瞳验光诊断,生理远视定期查,病理远视需光学矫正、视觉训练;要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多户外活动,家长密切关注视力,定期检查,及时干预保证视力正常发育。
一、儿童远视的基本认识
儿童远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情况。新生儿的眼球通常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儿童有2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现象,6岁时生理性远视度数通常在150度左右,12岁时基本达到正视状态(即没有明显的远视或近视)。
二、儿童远视的检查与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视力情况,如果发现儿童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视力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5-0.6,若低于此值可能存在远视等屈光问题。
散瞳验光:对于儿童,通常需要散瞳验光来准确测量屈光度数。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得到真实的屈光状态。通过散瞳验光可以明确远视的度数,以及是否合并有散光等其他屈光不正情况。
三、儿童远视的不同情况及应对措施
生理性远视:如果是生理性远视,且度数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观察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例如,随着年龄增长,眼球不断发育,生理性远视度数会逐渐减少,要关注视力发育进程。
病理性远视(远视度数异常):如果远视度数过高,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这时候需要及时干预。
光学矫正: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通过佩戴眼镜可以帮助儿童清晰地视物,促进视网膜的正常发育。例如,根据验光结果配制合适度数的凸透镜眼镜,帮助聚焦光线在视网膜上。
视觉训练:对于合并有弱视等情况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锻炼眼部肌肉,提高视力。例如,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等活动,有助于提升视力和双眼的协调能力。
四、生活方式与儿童远视的关系及建议
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很重要。儿童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建议每隔30-40分钟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眺望。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疲劳,可能影响眼部发育。
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儿童的视力发育。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对于远视的儿童也有好处。户外活动时,眼睛可以接触到更远的景物,促进眼部肌肉的放松和调节。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密切关注其视力变化。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建议3岁左右进行第一次全面视力检查,之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发现的远视情况要及时干预,以确保儿童的视力正常发育,避免因远视导致的视力问题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