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产后感染(自然分娩时产程长、胎膜早破超24小时及剖宫产时无菌操作不严、术后切口护理不当等)、宫腔内手术操作感染(人工流产、刮宫时消毒不彻底、操作不规范等)、宫腔内异物残留(胎盘胎膜残留、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后操作不当等)、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阴道炎、宫颈炎蔓延),特殊人群中产妇、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及有宫腔内异物残留风险的女性易患,需注意相关防范。
一、产后感染
1.自然分娩后:自然分娩过程中,宫颈口扩张,若产程较长、产妇胎膜早破时间较长等,细菌容易经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例如,有研究显示,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的产妇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明显高于胎膜早破时间较短的产妇。
2.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时子宫切口是细菌侵入的途径之一,若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切口护理不当等,细菌可通过切口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感染
1.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时,手术器械需通过宫颈进入宫腔,若手术前消毒不彻底、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感染。一般来说,在不规范的人工流产操作中,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
2.刮宫术:无论是诊断性刮宫还是治疗性刮宫,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使细菌有机会侵入并引发炎症。例如,因异常子宫出血进行刮宫的患者,如果术后护理不当或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就容易患上急性子宫内膜炎。
三、宫腔内异物残留
1.胎盘、胎膜残留:部分产妇分娩后胎盘、胎膜残留于宫腔内,残留组织会影响子宫收缩,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观察发现,有胎盘、胎膜残留的产妇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概率远高于无残留者。
2.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或取出后:放置或取出IUD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后卫生状况不佳,细菌可能进入宫腔引起感染,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例如,IUD放置后短时间内发生性生活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严重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细菌可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因为阴道与宫腔相通,炎症容易扩散。
2.宫颈炎蔓延:宫颈炎时,宫颈管内的炎症分泌物可累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感染。例如,慢性宫颈炎长期不愈,可能逐渐发展为急性子宫内膜炎。
特殊人群情况
1.产妇:产妇身体较为虚弱,产后抵抗力下降,且存在生殖系统的开放性创口(如分娩后的宫颈、子宫切口等),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所以产妇产后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密切观察恶露情况,若恶露出现异味、量增多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的女性:如青春期或育龄期有宫腔内手术需求的女性,在手术前要严格做好相关检查,确保无生殖道炎症等情况。术后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等,降低感染风险。
3.有宫腔内异物残留风险的女性:比如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分娩时要密切关注胎盘、胎膜情况,尽量减少残留风险。若发现有异物残留,应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