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怎么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营养支持(根据不同患者情况补充营养,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营养选择和摄入)和保证充足休息(不同生活方式患者休息需求不同);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性激素药物(雌激素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促内膜生长修复,孕激素用于调整周期,雄激素适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血但需注意不良影响);手术治疗有刮宫术(分诊断和治疗性,注意不同年龄操作规范)、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顽固性功血)、子宫切除术(经各种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者,术前全面评估)。
一、一般治疗
营养支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需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异,例如青春期女性生长发育快,更需充足营养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月经失血导致营养流失,更要注重营养补充。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营养物质的选择和摄入量,避免影响血糖控制。
休息: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有助于身体机能恢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休息需求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更需要增加休息时间来缓解身体疲劳。
二、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常用的有氨甲环酸等,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来达到止血目的,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降解,发挥止血效应。
性激素药物
雌激素:适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修复创面止血,例如苯甲酸雌二醇,可使子宫内膜迅速生长,短期内修复出血创面,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不同年龄患者对雌激素的耐受及反应不同,青春期女性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
孕激素:常用药物如黄体酮,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形成撤退性出血,类似正常月经,可用于调整月经周期,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使用孕激素时需考虑对妊娠的影响。
雄激素:具有拮抗雌激素作用,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适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丙酸睾酮,但长期使用雄激素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需谨慎评估患者心血管病史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
刮宫术:适用于急性大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需立即止血的患者及需要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情况者,分为诊断性刮宫和治疗性刮宫,诊断性刮宫可明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治疗性刮宫能迅速止血,不同年龄患者刮宫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青春期女性刮宫要避免过度损伤子宫内膜影响日后生育。
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通过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止血目的,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不适用,需充分与患者沟通其生育需求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术式。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经各种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后手段,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心理状态,尤其是老年患者要考虑手术对其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