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有良性的,常见的结肠良性肿瘤是结肠腺瘤,其有特定特点,与恶性肿瘤可通过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鉴别,良性肿瘤一般建议尽早内镜下切除,不同人群患结肠良性肿瘤时处理和注意事项不同,成年人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老年人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儿童患结肠良性肿瘤极罕见且需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及时检查并选合适方法。
结肠肿瘤存在良性情况。结肠的良性肿瘤相对少见,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结肠腺瘤,它是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属于一种良性上皮性肿瘤。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结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等亚型。
一、结肠良性肿瘤的特点
1.生长方式:通常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一般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呈浸润性生长并侵犯周围组织。例如管状腺瘤多呈球形或卵圆形,有蒂或无蒂,有蒂的腺瘤可活动度相对较好。
2.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轻微的便次增多或便秘等)、便血(多为少量便血,颜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等,但症状往往不如恶性肿瘤严重且典型。
二、结肠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1.病理特征: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与正常细胞形态、结构相似,核分裂象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通过病理活检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金标准,病理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明确诊断。
2.影像学表现:在影像学检查方面,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晰,多呈规则的形态;恶性肿瘤边界常不清,形态多不规则。例如在结肠的超声内镜检查中,良性腺瘤通常表现为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而恶性肿瘤则可能侵犯更深层次组织,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三、结肠良性肿瘤的处理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1.处理方式:对于结肠良性肿瘤,一般建议尽早进行内镜下切除等治疗。比如较小的有蒂结肠腺瘤可通过内镜下圈套器电切术等方法切除;无蒂但较小的腺瘤也可在内镜下采用黏膜切除术等方式处理。
2.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成年人:若发现结肠腺瘤等良性肿瘤,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术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肠镜,监测肠道情况,因为部分结肠腺瘤存在恶变的可能,一般建议术后1-2年进行首次复查肠镜,之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老年人:老年人患结肠良性肿瘤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老年患者,内镜下微创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儿童:儿童结肠良性肿瘤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疑似结肠肿瘤的症状,如长期便血、腹痛等,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对儿童创伤小、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