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婴儿的前期症状
脑瘫婴儿存在运动发育迟缓,如抬头、翻身、坐立等动作异常;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和降低;姿势异常,如仰卧位、俯卧位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和异常反射出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生长发育,发现前期症状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检查,尽早干预以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一、运动发育迟缓
1.抬头困难:正常婴儿在2-3个月时就能较好地抬头,而脑瘫婴儿往往在相应月龄仍不能顺利抬头,可能头部控制能力极差,颈部肌肉张力异常,表现为抬头时无力、头总是后仰或偏向一侧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对颈部肌肉运动的调控,导致运动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儿月龄。
2.翻身、坐立等动作异常:正常婴儿在4-6个月左右能熟练翻身,6-8个月能坐稳,脑瘫婴儿可能到了相应月龄仍无法完成这些动作,或者翻身时姿势怪异,坐立时身体摇晃不稳,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干扰了运动神经传导,使得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力量不足,无法按正常发育进程完成翻身、坐立等动作。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换尿布时发现婴儿腿部难以分开,穿衣时胳膊很难伸进袖子里,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神经对肌肉的调节失衡,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肌张力高于正常水平。
2.肌张力降低:婴儿肢体松软,缺乏正常的张力。比如抱着婴儿时感觉像抱一团棉花,肌肉无力,自主运动减少,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导致肌肉张力低于正常范围,使得肢体显得软弱无力。
三、姿势异常
1.仰卧位姿势异常:正常婴儿仰卧时四肢自然伸展,而脑瘫婴儿仰卧位时可能出现下肢伸直内收,双脚交叉,双手紧握拳不易打开等异常姿势,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身体的肌张力和运动控制出现紊乱,从而使身体处于非自然、异常的仰卧姿势。
2.俯卧位姿势异常:正常婴儿俯卧时能抬头、四肢支撑,而脑瘫婴儿俯卧位时可能不能抬头,或者头部偏向一侧,身体不能很好地支撑,呈现出与正常婴儿不同的异常俯卧姿势,这与脑部病变影响了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功能有关。
四、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的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会在出生后3-4个月左右逐渐消失,而脑瘫婴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6个月后仍能引出明显的拥抱反射,这是因为脑部的神经发育受到影响,使得正常的反射消退机制出现障碍。
2.异常反射出现:可能出现一些正常婴儿不应有的异常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等,不对称颈紧张反射表现为婴儿头部转向一侧时,该侧上肢伸直,另一侧上肢屈曲,这种异常反射的出现也是由于脑部病变干扰了神经反射的正常调控。
温馨提示: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婴儿出现上述前期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脑瘫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因为婴儿年龄越小,早期干预的效果往往越好,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婴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以家长需高度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