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儿肺炎家长应如何做
为预防小儿肺炎,需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与空气流通;注重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按程序接种肺炎相关疫苗;关注小儿呼吸及其他症状,呼吸异常或有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一、保持室内环境良好
1.维持适宜温度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相对湿度55%~65%较为适宜。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有助于小儿呼吸顺畅,减少呼吸道黏膜受刺激。研究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儿呼吸道纤毛运动能较好发挥作用,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保证空气流通: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15~30分钟,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但要注意避免让小儿直接吹冷风,防止着凉。
二、注重个人卫生与防护
1.勤洗手:家长和小儿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更换尿布后等。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能有效减少手上携带的病原体,避免通过手接触口鼻等部位而感染肺炎。一般洗手需揉搓至少20秒,可通过唱两遍《生日快乐》歌曲的时间来保证洗手时长。
2.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感高发季节或肺炎流行地区,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合适的口罩,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小儿的、贴合面部的口罩。同时,若家庭成员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尽量避免与小儿密切接触,如需接触最好佩戴口罩并做好手部卫生。
三、合理喂养增强免疫力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能增强小儿的免疫力,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尽量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小儿患肺炎的几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患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次数明显少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2.及时添加辅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在4~6个月后需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的原则,依次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蛋黄、瘦肉末、蔬菜泥、水果泥等,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接种疫苗预防
1.接种肺炎相关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为小儿接种肺炎疫苗。目前常用的肺炎疫苗有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疾病。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小儿可能需要接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能显著降低小儿患肺炎的可能性。
五、关注小儿自身健康状况
1.观察呼吸情况:家长要经常观察小儿的呼吸情况,正常情况下,婴儿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幼儿为25~30次/分钟。如果发现小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者出现呼吸时胸廓凹陷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呼吸急促可能是肺炎的早期表现之一。
2.留意其他症状:注意小儿是否有咳嗽、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症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带小儿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肺炎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