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怎么检查出来
鼻咽癌的诊断涉及临床症状初筛、影像学检查、鼻咽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临床症状可作为初步筛查线索,不同人群需关注重点不同;影像学检查中MRI分辨率高利于显示病灶等,CT利于了解骨质结构;鼻咽镜检查包括间接、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后者可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通过活检等获取组织明确诊断及类型。
一、临床症状初筛
鼻咽癌患者可能出现涕中带血、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鼻咽癌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所以仅依靠症状不能确诊鼻咽癌,但可以作为初步筛查的线索。例如,长期涕中带血且伴有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淋巴结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鼻咽癌可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等)的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关注重点有所不同,比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出现涕中带血等症状时更应及时检查。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需更早进行详细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1.鼻咽部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发现鼻咽部的肿瘤病灶、肿瘤的范围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如颅底、咽旁间隙等)。它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于判断肿瘤与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有重要价值。例如,能明确肿瘤是否侵犯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等,但一般无特殊禁忌。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使用含钆造影剂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可以了解鼻咽部骨质结构的情况,如是否有骨质破坏等。对于发现鼻咽部的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骨骼的关系有一定帮助。在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鼻窦、颅底骨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不过,CT的软组织分辨率相对MRI较低。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要充分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三、鼻咽镜检查
1.间接鼻咽镜检查:医生通过间接鼻咽镜可以观察鼻咽部的情况,能发现鼻咽部的新生物、黏膜糜烂等病变。操作相对简单,但受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对于鼻咽部隐蔽部位的观察可能受限。
2.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可以更清晰、细致地观察鼻咽部的情况,能发现微小的病变,还可以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鼻咽癌诊断的重要步骤。电子鼻咽镜相比纤维鼻咽镜图像更清晰、分辨率更高。在检查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鼻咽部黏膜造成过度损伤。对于儿童进行鼻咽镜检查时,需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
四、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鼻咽镜活检或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以明确是否为鼻咽癌以及鼻咽癌的病理类型等。不同的病理类型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是鼻咽癌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在进行病理检查时,需确保获取的组织标本具有代表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多次活检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能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