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什么原因
产后感染、宫腔手术操作及其他因素均可引发子宫内膜炎,产后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时长、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产后自身抵抗力下降;宫腔手术中人工流产的器械消毒、操作规范及次数、宫腔诊断性操作的无菌情况;生殖道菌群失调、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均与子宫内膜炎相关
一、产后感染相关因素
1.分娩过程相关
分娩时胎膜早破(胎膜破裂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如>18小时)是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胎膜早破后,阴道内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宫腔,因为正常情况下胎膜起到屏障作用,胎膜早破破坏了这一屏障,使得细菌有机会进入宫腔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概率越高。
产程延长也是一个相关因素。产程过长会增加细菌定植于产道的机会,产妇长时间处于分娩过程中,宫颈口扩张,细菌更容易侵入宫腔,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多次阴道检查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在分娩过程中频繁进行阴道检查,会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在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的情况下。
2.产后自身因素
产后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子宫创面开放,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产后产妇需要恢复身体,若休息不好、营养状况不佳等,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防御能力,使得细菌更易在宫腔内生长繁殖引发炎症。
二、宫腔手术操作相关因素
1.人工流产手术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宫腔操作会破坏宫腔的正常黏膜屏障。手术器械进入宫腔可能会带入细菌,如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手术环境不达标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由于手术环境和器械消毒等方面难以保证,术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明显增高。
多次人工流产手术会使子宫内膜反复受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每一次人工流产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多次损伤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炎症。
2.宫腔诊断性操作
如宫腔镜检查等宫腔诊断性操作,同样存在感染风险。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时,虽然是有创操作,但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患者本身存在潜在的感染因素,就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例如,患者在检查前有阴道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操作过程中炎症细菌可能会逆行感染宫腔。
三、其他因素
1.生殖道菌群失调
女性阴道内存在正常的菌群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导致有害菌大量繁殖,有害菌可能上行感染宫腔引发炎症。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宫颈炎、阴道炎等,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例如,宫颈炎时,宫颈的炎症可能会波及到宫颈管,进而影响到宫腔,导致子宫内膜受到炎症侵袭。
3.老年女性因素
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宫颈黏液分泌减少,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减弱,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老年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环境改变,更易受到细菌感染,进而可能累及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