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肿瘤
肝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肝肿瘤中,肝血管瘤常见,多先天发育异常,生长慢,瘤小时无症状,大的可压迫组织;肝腺瘤少见,与口服避孕药等有关,有恶变潜在。恶性肝肿瘤里,原发性肝癌高发东南沿海,与乙肝丙肝感染、饮酒、黄曲霉毒素、肝硬化等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有多种症状;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来的,临床表现依原发肿瘤而定。肝肿瘤靠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诊断,不同类型治疗不同,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
一、良性肝肿瘤
1.常见类型及特点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通常生长缓慢,瘤体较小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数直径小于5厘米,一般不会对肝功能造成明显影响,但较大的血管瘤可能会有压迫周围组织的风险,如压迫胃肠道可引起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发病与性别有关,女性相对更易患肝血管瘤,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无明确的病史相关直接关联。
肝腺瘤:较为少见,多与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相对较多。肝腺瘤有潜在恶变可能,瘤体大小不一,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右上腹隐痛等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
二、恶性肝肿瘤
1.原发性肝癌
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恶性肝肿瘤,我国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及患有肝硬化等病史。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饮酒、从事某些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等)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增加肝癌发生风险;有HBV或HCV感染病史的患者,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损伤、修复,进而引发癌变。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腹胀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2.继发性肝癌
来源及特点:又称转移性肝癌,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原发肿瘤可来自胃肠道、呼吸道、乳腺等多个部位。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的情况及肝脏转移灶的多少等,肝脏本身症状相对不特异,可能有肝大、肝区不适等表现,诊断时往往已能发现原发肿瘤或通过检查发现肝脏有多个转移结节。其发病与患者既往患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病史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可能通过影响原发肿瘤的发生进而影响继发性肝癌的出现。
肝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不同类型的肝肿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良性肿瘤较小且无症状时可定期观察,较大或有症状时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恶性肿瘤则根据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肝病(如肝硬化)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肝脏情况,因为这类人群肝肿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口服避孕药期间发现肝腺瘤时需谨慎,可能需要停药并进一步评估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