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脑瘫几个月可以看出来
宝宝脑瘫早期在新生儿至3个月左右表现为运动功能异常、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4-6个月时运动功能进一步体现、肌张力异常更明显、反射异常持续存在;7-9个月时运动与姿势有典型异常,宝宝脑瘫早期识别需专业医护综合评估,有高危因素宝宝更要密切观察,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诊。
一、新生儿至3个月左右的表现
1.运动方面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会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等,且逐渐会有抬头等动作发育。而脑瘫宝宝在新生儿期可能就表现出运动功能异常,例如握持反射过于强烈,正常新生儿3个月左右握持反射会逐渐减弱,若脑瘫宝宝握持反射持续亢进,可能提示异常。同时,在2-3个月时,正常宝宝俯卧位时能抬头45°-90°,但脑瘫宝宝可能不能达到相应的抬头能力,头部控制差,总是往后仰或者头偏向一侧等。
肌张力异常也是早期表现之一,部分脑瘫宝宝在新生儿期就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换尿布时腿不易分开;也有部分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无力,像“floppybaby”样表现。
2.姿势方面
正常宝宝在这个阶段姿势相对对称、协调,而脑瘫宝宝可能会出现异常姿势,如头偏向一侧,四肢姿势不对称,上肢常呈现内收、内旋,手握拳等姿势。
二、4-6个月左右的表现
1.运动功能进一步体现
4-6个月时,正常宝宝应该能主动伸手抓物,并且双手会传递玩具等。但脑瘫宝宝可能仍不能完成这些动作,比如不会伸手抓眼前的物体,或者双手活动不协调。另外,正常宝宝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而脑瘫宝宝可能不能独坐,或者独坐时身体摇晃不稳,姿势异常。
肌张力异常表现更明显,肌张力增高的宝宝可能肢体运动受限,肌张力减低的宝宝则四肢更加松软,难以维持正常的身体姿势。
2.反射异常持续存在
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等本应在3-4个月时消失,但脑瘫宝宝可能这些原始反射仍持续存在,并且出现一些异常的病理反射,如握持反射持续不消失等,这些反射异常情况提示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病变,有脑瘫的嫌疑。
三、7-9个月左右的表现
1.运动与姿势的典型异常
在7-9个月时,正常宝宝已经能够从仰卧位翻身到坐位,并且开始尝试爬行动作等。而脑瘫宝宝往往不能完成这些动作,比如不能翻身,或者翻身时姿势异常,一侧肢体运动明显落后于另一侧。在坐姿上,正常宝宝能坐稳且姿势正常,脑瘫宝宝可能坐姿不稳,呈现前倾、后倾或者侧倾等异常姿势。
此时还可观察到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常宝宝能准确用手抓取目标物体,而脑瘫宝宝手眼协调差,抓取物体困难,或者出现双手不会配合的情况,如一只手能抓到物体,另一只手却无反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脑瘫的早期识别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如孕期、分娩期是否有高危因素等)、体格检查(运动功能、肌张力、反射等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在相应月龄段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宝宝的预后情况。同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如早产儿、有窒息史等),更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这类宝宝脑瘫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