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多种常见症状,腹痛因病因不同特点各异,如消化不良致隐痛胀痛、肠道梗阻致剧烈绞痛;腹泻分急性与慢性,急性腹泻感染性者大便稀水样伴黏液脓血等,非感染性者大便稀无黏液脓血等,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致黏液脓血便等,肠易激综合征致大便性状多样与精神因素相关;恶心呕吐胃部疾病多进食后出现,肠道疾病如肠梗阻伴腹痛等;食欲不振因胃肠功能受影响,慢性胃炎及肠胃肿瘤患者易出现。
一、腹痛
1.不同病因导致的腹痛特点
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肠胃病,腹痛多为隐痛、胀痛,通常在进食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在胃肠内积聚,刺激胃肠蠕动相关神经导致。例如,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因消化不良引发的肠胃腹痛。
而对于肠道梗阻引起的肠胃病,腹痛往往较为剧烈,呈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与梗阻部位相关,如小肠梗阻时腹痛多在脐周,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此类情况常见于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肠粘连等病史的人群。
二、腹泻
1.急性腹泻的表现
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腹泻,如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这类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食用不洁食物的人群中更易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致病微生物而出现急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腹泻,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大便多为稀便,但一般无黏液脓血,可能伴有腹胀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出现,如喜欢大量食用冷饮的人群。
2.慢性腹泻的表现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慢性腹泻,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即有排便不尽感),病情可能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
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腹泻,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糊状便等,常与精神因素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更易出现,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女性相对更易受精神因素影响而发病。
三、恶心呕吐
1.原因及表现
胃部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如胃炎,多在进食后出现恶心,随后可能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更容易患胃炎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而对于患有胃溃疡的人群,除了恶心呕吐外,还可能有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
肠道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如肠梗阻,除了恶心呕吐外,还会伴有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腹部手术史、肠道肿瘤等病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病史人群发病风险不同。
四、食欲不振
1.产生机制及相关人群
肠胃病导致食欲不振的原因是胃肠功能受到影响,消化液分泌异常,胃肠蠕动紊乱等。例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由于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下降,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这类人群中可能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三餐不规律、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等)的人。对于患有肠胃肿瘤的患者,尤其是处于进展期的肿瘤患者,食欲不振的情况往往较为明显,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肠胃肿瘤而出现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