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治疗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新生儿期全身情况差或肠穿孔等紧急情况先结肠造瘘术,一般情况改善后行根治术,手术时机综合体重等因素;术前需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术后需一般护理、观察肠道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术后要长期随访观察生长发育、肠道功能等情况
一、手术治疗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对于新生儿期的患儿,若全身情况较差或肠穿孔等紧急情况,可先采取结肠造瘘术,以解除肠梗阻,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根治术。根治术的常见术式有经腹会阴肛门直肠根治术等,通过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结肠,重建肠道连续性。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儿的体重、营养状况等,一般建议在患儿体重达到5kg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时进行手术,这样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女婴等特殊人群,更要注重手术时机的把握以保障其后续生长发育。
二、术前准备
1.肠道准备:术前需进行肠道清洁,通过灌肠等方法清除肠道内积聚的粪便,减少肠道细菌数量,预防术后感染。这对于婴儿的肠道功能恢复和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肠道内的粪便若不清理干净,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视野,还易导致术后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在进行肠道准备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婴儿肠道造成损伤,充分考虑婴儿肠道娇嫩的特点。
2.营养支持:由于患儿存在肠道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所以术前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补充,以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尤其对于年龄较小、体重较轻的婴儿,良好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促进术后恢复。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保持婴儿的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对于婴儿的护理要格外精细,因为婴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其恢复,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2.肠道功能恢复观察:观察婴儿术后肠道蠕动恢复情况,如有无排气、排便等,一般术后数天内婴儿会逐渐恢复肠道排气、排便。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婴儿的腹部体征,如有无腹胀、腹痛等,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根据婴儿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从少量的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充分考虑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合理安排饮食过渡过程。
3.并发症防治:术后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若发生吻合口漏,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腹腔感染要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在防治并发症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婴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四、长期随访
术后需要对婴儿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如有无便秘复发等。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直肠测压、钡剂灌肠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婴儿的肠道功能状态。对于特殊人群如女婴等,要更加关注其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持续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