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治疗(组织胶注射、套扎术)、药物治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手术治疗(门体分流术如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断流术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治疗方法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且部分治疗有相应并发症需注意。
一、内镜治疗
1.组织胶注射:通过内镜将组织胶注射到胃底静脉曲张内,使其凝固栓塞,从而达到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目的。研究表明,组织胶注射对胃底静脉曲张有较好的近期止血效果,能有效减少急性出血的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尤其对于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效果较好,但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组织胶反流等并发症。
2.套扎术:利用内镜的套扎装置,将曲张静脉吸入套扎环内,通过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的。套扎术相对安全,并发症较少,但对于较粗的胃底静脉曲张可能效果有限,一般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轻的情况。
二、药物治疗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通过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预防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但对于有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等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该类药物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心动过缓。
2.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心血管情况,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三、手术治疗
1.门体分流术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将脾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进行吻合,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伴有食管静脉曲张且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但该手术可能会导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尤其是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通过将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进行吻合,减少门静脉血流。该手术适用于门静脉高压较严重且肝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但同样存在引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情况。
2.断流术: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达到止血目的。该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肝功能较差(Child-Pugh分级B、C级)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但存在再出血的可能,尤其是在术后门静脉压力仍较高的情况下。
四、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影像引导下经颈静脉途径建立肝内的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TIPS对于急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药物、内镜治疗无效或肝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但该治疗可能会导致肝性脑病、支架狭窄或闭塞等并发症,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肝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TIPS的应用需非常谨慎,需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术前需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