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肺原位癌是肺癌最早期非浸润性病变,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和远处转移;吸烟、环境、职业暴露是发病相关因素,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轻微咳嗽;靠胸部CT等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较好但需定期复查和改不良生活方式
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表现: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排列整齐,但细胞的形态、大小等出现异常,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增大等,但癌组织局限于黏膜上皮层或肺泡上皮层内,基底膜完整。
发病相关因素及风险人群
吸烟因素:吸烟是肺原位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原位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可损伤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癌变,长期吸烟会使这种损伤积累,增加肺原位癌的发病几率。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也会增加患肺原位癌的风险。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或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的人群,肺原位癌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升高。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的人群,如石棉、氡气、铬、镍等,患肺原位癌的几率增加。比如石棉工人,由于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对肺部组织造成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细胞的癌变过程。
临床表现
多数无症状:肺原位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是在常规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等)时发现肺部有异常病灶。
少数可能有的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咳嗽,一般为刺激性干咳,但这种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很难与普通的呼吸道炎症等疾病区分开来。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胸部高分辨率CT是发现肺原位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肺原位癌在胸部CT上常表现为肺部的小结节影,边界可能比较清楚,但也有部分病灶边界不太规则。通过胸部CT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可以早期发现肺原位癌。
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年龄在55-74岁之间、有肺癌家族史等),低剂量螺旋CT筛查效果较好,它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仍能较好地发现肺部的小结节病变,包括肺原位癌。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原位癌的金标准。通常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然后进行显微镜下病理观察,以明确细胞的形态、病变的范围以及是否突破基底膜等情况,从而确诊肺原位癌。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肺原位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肺段切除术等,通过完整切除病灶,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因为肺原位癌处于病变早期,没有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复发几率较低。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较大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定期随访观察,但如果病灶有增大等变化则需要及时手术干预。
预后情况
预后较好:肺原位癌由于发现及时,病变局限,经过手术等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通常非常理想。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寿命的影响很小。但患者在治疗后仍需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肺部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等情况,同时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