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症状
小儿肠炎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状态改变,不同病因有不同相关表现,还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消化道症状中腹泻次数多、性状多样,呕吐多在腹泻前后;全身症状里发热因病因不同表现有别,精神状态随脱水等情况改变;不同病毒细菌感染性肠炎各有特点;脱水分轻中重且表现不同,电解质紊乱有低钠、低钾等相应症状表现
一、小儿肠炎的常见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是小儿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严重时可伴有黏液、脓血。例如感染性小儿肠炎常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腹泻。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表现有所差异,婴儿可能因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腹泻时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呕吐:多发生在腹泻之前或同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排出。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小儿肠炎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发热症状,一般发热持续时间较短;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可能相对持续且体温较高。不同年龄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而较大儿童可能能更明确表达身体不适。
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可能出现精神不佳、烦躁、嗜睡等情况。这是由于腹泻、呕吐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严重脱水时,小儿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干燥、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同时精神状态极度萎靡。
二、小儿肠炎的其他相关表现
1.不同病因相关表现:
病毒感染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常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病程一般为3~8天;诺如病毒肠炎则多见于年长儿和成人,但也可影响小儿,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大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细菌感染性肠炎:常见的有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夏季,起病较急,腹泻频繁,大便呈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患儿可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小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2.小儿肠炎的并发症表现:
脱水: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皮肤弹性正常,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伴有休克症状,如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
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钠血症时小儿可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低钾血症时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可出现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