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屈光不正,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致成像不清,分为轴性(眼轴过短)和屈光性(屈光系统屈光力不足等),临床表现有视力障碍、视疲劳、眼球改变,诊断靠视力、验光、眼轴测量,治疗有戴镜和手术,预防要定期检眼、合理用眼。
远视眼的分类及成因
1.轴性远视: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即眼轴)过短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球的发育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眼轴长度不足正常范围,从而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例如,早产儿由于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更容易出现轴性远视的情况。
2.屈光性远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角膜弯曲度较小,如扁平角膜,会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能力减弱;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大、厚度变薄等,也会导致屈光力下降,使得光线聚焦位置后移。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也可能出现相对的屈光性远视情况。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障碍:轻度远视眼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会出现视力逐渐减退。儿童远视眼可能表现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比如在阅读时容易疲劳、字迹模糊等。例如,一个学龄期儿童如果患有远视,可能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学习。
2.视疲劳: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不断使用调节力,长时间的调节过度容易引起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头痛、视物模糊波动等。尤其是近距离用眼时,这种视疲劳症状更为明显。比如长时间写作业后,远视眼儿童会感觉眼睛不适。
3.眼球改变:中度以上远视眼患者,由于长期调节紧张,眼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眼球可能表现为较小,前房较浅等。
远视眼的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视力情况。如果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低于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
2.验光检查:是诊断远视眼的重要方法。散瞳验光可以准确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得到真实的屈光状态。对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通常需要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不散瞳验光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3.眼轴长度测量: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方法测量眼轴长度,了解眼轴是否过短等情况,辅助诊断轴性远视。
远视眼的治疗与预防
1.矫正治疗:
佩戴眼镜: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远视的度数和患者的年龄等情况,验配合适度数的凸透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善视力。对于儿童远视眼,需要定期复查,根据眼球发育和视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手术治疗:对于成人符合手术指征的远视眼患者,可以考虑屈光手术,如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
2.预防措施:
定期眼部检查:尤其是儿童,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并及时干预。
合理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儿童应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远视等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例如,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对眼睛发育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