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主要疾病之一。其通过眼眼或眼手眼途径传播,如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或接触污染水源。急性期有畏光、流泪等症状,慢性期有眼痒等不适,还会形成瘢痕。医生根据症状、病史和眼部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治疗分药物(局部和全身用药)和手术(针对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易感染,用药需谨慎;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要注意休息和控制原发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慎重。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健康教育。
一、沙眼的定义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病因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它主要通过眼眼或眼手眼的途径进行传播。例如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或者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等都可能感染沙眼衣原体。
三、症状
1.急性期:患者通常会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同时伴有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急性期经过12个月可进入慢性期。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在病变进展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称之为Arlt线,渐成网状,以后全部变成白色平滑的瘢痕。
四、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眼部检查来诊断沙眼。眼部检查中,医生会发现典型的结膜乳头、滤泡、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衣原体抗原检测、核酸扩增试验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常用的有滴眼剂,如利福平滴眼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等;全身用药主要针对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可口服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2.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眼部并发症的治疗,如睑内翻矫正术用于矫正睑内翻倒睫,角膜移植术用于严重角膜混浊影响视力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感染沙眼。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教导儿童勤洗手,不揉眼睛。儿童用药需要谨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患沙眼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保持眼部清洁,按时用药。如果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原发病,以促进沙眼的康复。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沙眼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七、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提倡一人一巾、一人一盆。
2.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如游泳池、理发店等,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沙眼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