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是咋回事
胃痉挛是胃部肌肉强烈收缩致上腹部突发剧烈绞痛样疼痛,常见诱因有饮食因素(生冷、辛辣刺激)、腹部着凉、精神因素、疾病因素(胃部及其他系统疾病);发作时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可通过热敷、调整呼吸缓解,预防需合理饮食、注意腹部保暖、调节情绪、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常见诱因
1.饮食因素
生冷刺激: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如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生鱼片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痉挛。例如,在炎热天气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可能使胃部血管收缩,肌肉应激性收缩引发胃痉挛。对于儿童来说,过度食用冰淇淋等生冷食品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差。
辛辣刺激:过量摄入辛辣食物,像辣椒、花椒等,会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胃黏膜的应激反应,进而诱发胃痉挛。长期有嗜食辛辣习惯的人群,胃痉挛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2.腹部着凉
当腹部受到寒冷刺激时,比如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在外、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腹部保暖等,会导致胃部肌肉收缩,引发胃痉挛。尤其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老人和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因腹部着凉导致的胃痉挛。
3.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部的调节,导致胃部肌肉功能紊乱,引发胃痉挛。例如,考试前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都可能因为精神因素诱发胃痉挛。
4.疾病因素
胃部疾病:患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时,胃黏膜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引发胃痉挛。比如胃溃疡患者,溃疡面受到胃酸刺激时,可能会导致胃痉挛发作。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胃痉挛,如胆道蛔虫症,蛔虫窜入胆道引起胆道痉挛,疼痛可能放射至胃部,导致胃痉挛;还有如心肌梗死,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认为是胃痉挛,需注意鉴别。
二、症状表现
胃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可较为突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患者常因疼痛而蜷曲身体以缓解不适。
三、应对与预防措施
1.非药物缓解方法
保暖:对于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胃痉挛,可以通过热敷腹部来缓解。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上腹部,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一般热敷15-20分钟左右,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调整呼吸:尝试深呼吸,缓慢吸气后再缓慢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放松身体,减轻胃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从而缓解胃痉挛引起的疼痛。
2.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儿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
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老人和儿童在寒冷季节更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活动,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本身患有胃部疾病或其他可能引发胃痉挛的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胃痉挛的发作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