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什么病
子宫肌瘤展开详细介绍,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发病可能与女性性激素及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长期食用含激素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等,体征上子宫有不同变化。诊断依靠超声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针对未生育、绝经后、肥胖及长期用含激素物品的特殊女性人群,分别给出治疗和防范的注意提示。
一、定义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
二、发病情况
1.年龄:多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这是因为此年龄段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而肌瘤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肌瘤一般会萎缩变小。
2.性别:仅发生于女性,男性不会患此病。
3.生活方式: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保健品,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等不良状态,肥胖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病因
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期,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此外,细胞遗传学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便秘等)、不孕与流产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表面有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块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黏膜下肌瘤子宫多为均匀性增大,有时宫颈口扩张,肌瘤位于宫颈口内或脱出在阴道内。
五、诊断
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及部位。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的价值,能清晰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等。诊断性刮宫可辅助诊断黏膜下肌瘤,宫腔镜、腹腔镜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治疗
1.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肌瘤,一般每36个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
3.手术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直肠等出现相应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怀疑肌瘤有恶变者。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4.非侵入性治疗:如高能聚焦超声、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七、特殊人群提示
1.未生育女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时需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肌瘤切除术。术后需根据医生建议合理安排备孕时间。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肌瘤应萎缩,若肌瘤不萎缩反而增大,或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需警惕恶变可能,应及时就医。
3.肥胖女性:肥胖会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且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建议这类患者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
4.长期服用避孕药或使用含激素保健品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外源性雌激素的摄入。若已患有子宫肌瘤,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以便综合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