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有哪些病
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经消化道传播,有腹痛、腹泻等表现)、霍乱(霍乱弧菌感染,经污染水或食物传播,有剧烈腹泻等表现)、病毒性肝炎(甲型为例,甲肝病毒经粪-口传播,有发热、消化道症状等表现);非感染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与免疫等因素有关,有腹泻等表现)、克罗恩病(病因不清,与免疫等因素有关,有腹泻等表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儿童,有腹痛等表现)
一、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
病因: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经消化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严重者可高热。粪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症状相对更不典型,但也会出现上述典型的肠道症状及发热表现,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是常见诱因。
2.霍乱
病因:由霍乱弧菌感染所致,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呈米泔水样便,随后出现呕吐,多无腹痛,部分患者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左右。粪便涂片可见鱼群样排列的弧菌,粪便培养可分离出霍乱弧菌。在疫区生活或接触过污染水源等情况易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儿童感染后需密切关注脱水等情况。
3.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为例)
病因: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
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发热,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在37.5-38.5℃,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学检查可发现甲型肝炎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等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儿童感染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生活中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是重要传播途径。
二、非感染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肠道功能,生活中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可能是诱因。
2.克罗恩病
病因: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腹泻为常见症状,可为稀便或黏液便,一般无脓血,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隐痛、胀痛,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者有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可见肠道节段性病变、纵行溃疡等特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儿童患者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3.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因:可能与感染、肠道缺血、过敏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
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血便,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肠穿孔等并发症。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等特征。婴幼儿由于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易发病,生活中饮食不当等可能是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