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怎么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有手术、放射、化学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手术包括肿瘤切除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分术前和术后放疗,化疗有全身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且往往需综合治疗,要根据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并注重心理支持
一、手术治疗
1.肿瘤切除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早期局限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是关键。其原理是通过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切口及手术方式。例如,对于颊黏膜癌,可根据肿瘤范围设计相应的颊部梯形切除等手术切口,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手术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儿童患者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影响面部发育;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2.颈淋巴结清扫术:若肿瘤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不同的清扫范围,如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切除淋巴结的同时尽量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等重要结构,以维持颈部的功能和外观。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有差异,儿童术后需关注面部及颈部发育影响,老年患者术后需注意感染及恢复较慢等问题的预防。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细胞播散的机会。适用于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情况。例如,对于晚期上颌窦癌,术前放疗可使肿瘤局限,降低手术难度。不同年龄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放疗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和范围,避免对生长板等造成损伤;老年患者放疗时要关注其器官功能衰退情况,如心肺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放疗参数。
2.术后放疗:用于术后有残留病灶、切缘阳性等情况,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根据病理分期等决定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女性患者放疗时需考虑对内分泌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放疗前需充分评估并与患者沟通。
三、化学治疗
1.全身化疗:可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例如,对于晚期口腔鳞癌,可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化疗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铂类药物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发挥作用。儿童患者使用化疗药物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药物毒性过大;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化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蓄积,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2.动脉灌注化疗:对于头颈部肿瘤,可通过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供血动脉,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如舌癌可采用舌动脉灌注化疗。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等影响动脉灌注化疗的实施,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四、综合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往往需要综合治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中晚期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手术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放疗患者的放射性黏膜反应、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等,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不同年龄、性别等的患者心理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对疾病和治疗更恐惧,需加强心理疏导;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面部外观等问题,要在治疗中兼顾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