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和呼吸训练,药物治疗有缓解发作的速效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控制哮喘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合并其他疾病、长期用药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治疗目标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维持正常肺功能,保障正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避免死亡。
二、非药物干预
1.避免触发因素:需详细排查可能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皮屑等)、刺激性气体(烟雾、化学气味等)、呼吸道感染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如室内定期清洁除尘螨、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等;对于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
2.呼吸训练:可指导儿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通过正确的腹式呼吸训练,帮助儿童改善呼吸肌功能,增强呼吸效率,缓解哮喘相关的呼吸困难症状。训练时让儿童取舒适体位,放松肩颈部肌肉,用鼻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用口缓慢呼气使腹部收缩,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三、药物治疗
1.缓解哮喘发作药物
速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起效快,能快速改善通气功能。此类药物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适用于单独使用β受体激动剂疗效不佳的哮喘儿童。
2.控制哮喘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减少黏液分泌等,从而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儿童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到达气道。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可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还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用于轻度哮喘的控制以及作为阿司匹林哮喘等特殊类型哮喘的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于无法使用或不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童及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儿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例如,使用吸入性药物时需确保正确的吸入技术,可借助储雾罐等辅助装置提高药物的吸入效率,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年长儿不同。
2.合并其他疾病的儿童: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哮喘儿童,在治疗哮喘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和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某些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权衡哮喘治疗与基础疾病治疗之间的利弊,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长期用药儿童:长期使用哮喘控制药物的儿童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例如,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童要注意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同时要定期复查肺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