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处理,可采取前房穿刺术、按摩、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等急诊措施;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血管扩张剂、降低眼压药物;符合指征可溶栓治疗;要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如儿童治疗更谨慎,老年要综合基础疾病,女性妊娠时用药需考虑胎儿等。
一、急诊处理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可尝试前房穿刺术,通过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管径扩张,促进血流恢复;也可进行按摩,按摩眼球可能使栓子部分进入较小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对眼球造成损伤。对于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如存在血管痉挛因素,可考虑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通过扩张血管来改善视网膜动脉阻塞情况。
二、药物治疗
1.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药物,可扩张视网膜血管,增加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但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等情况,因为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
2.降低眼压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可通过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的阻力减小,有利于血流灌注。例如乙酰唑胺,但其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监测相关指标。
三、溶栓治疗
对于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病时间等因素,只有在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溶栓药物。
四、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由高血压引起,需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要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问题;如果是由血液成分异常导致,如高黏血症等,需要对血液成分进行调整,例如通过治疗使患者的血脂、血糖等恢复正常范围,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视网膜动脉阻塞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眼部生理结构和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在治疗上更要谨慎。例如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在急诊处理的按摩等操作上要更加轻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儿童的眼部反应和全身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使用降压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血压调节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对血压影响相对平稳的药物;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时,治疗需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在急诊处理和后续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女性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