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原位癌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癌极早期阶段,癌变局限于上皮内。其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性行为、吸烟)、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靠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治疗有手术(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和随访观察;妊娠期和绝经后女性患宫颈原位癌时诊疗需个体化考虑及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癌的极早期阶段,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但癌变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也没有发生间质浸润的一种病变。
二、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多见于30-35岁女性,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不同年龄段女性由于生理特点不同,发生宫颈上皮内病变进而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有所差异。年轻女性生殖系统处于活跃期,感染相关病毒等因素的概率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性行为会增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原位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从而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
3.病史因素:既往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宫颈病变病史的女性,发生宫颈原位癌的可能性较无此类病史者更高。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排液增多等表现,但这些表现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宫颈病变中,不具有特异性。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异常的宫颈上皮细胞,是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
2.HPV检测: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或HPV检测异常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可发现宫颈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活检病理结果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对于确诊为宫颈原位癌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宫颈锥切术(如冷刀锥切、LEEP刀锥切等),通过切除病变的宫颈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去除病灶,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也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
2.随访观察:对于一些年轻、有生育要求且病变较局限的患者,在充分告知病情和风险后,可考虑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的进展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宫颈原位癌时,需要充分评估妊娠孕周、患者意愿及病变情况。由于妊娠期机体免疫状态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进展情况。一般来说,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考虑胎儿的情况和母亲的健康,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可能需要延迟手术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处理。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发生宫颈原位癌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由于绝经后女性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风险,手术耐受性等需要综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绝经后女性面对宫颈病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等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