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的病因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下食管括约肌结构与功能异常(如LES压力降低、结构被破坏等)、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如食管蠕动减慢、唾液分泌减少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如黏液层等分泌减少、细胞间隙增大等)、胃排空延迟(如胃动力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还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其他因素影响。
一、下食管括约肌结构与功能异常
下食管括约肌(LES)是位于食管末端与胃交界部位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可起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作用。当LES压力降低时,如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等)水平异常、食物因素(过食高脂、巧克力等)影响,或食管裂孔疝使LES结构被破坏,就会导致其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例如,有研究发现,食管裂孔疝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食管裂孔疝者。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食管的清除作用主要依靠食管蠕动和唾液的中和作用来清除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当食管蠕动减慢时,如老年人因食管肌层萎缩等原因导致食管蠕动功能下降,就会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时间,易引发胃食管反流。另外,唾液分泌减少也会影响对反流物的中和与清除,例如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舍格伦综合征等)唾液分泌功能受损,会使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食管黏膜屏障由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层组成,可抵御反流物的损伤。当上皮前的黏液层、碳酸氢盐分泌减少,或上皮层的细胞间隙增大等情况发生时,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使食管黏膜更容易受到反流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的损伤,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例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食管黏膜屏障,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几率。
四、胃排空延迟
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当胃内压力超过LES压力时,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一些因素可引起胃排空延迟,如胃动力药物使用不当、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动力、某些胃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后改变了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等。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导致的胃排空延迟密切相关。
五、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婴幼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LES压力较低,且食管蠕动功能较差,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食管清除作用降低以及胃排空延迟等情况更为常见,所以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性别因素:一般情况下,男女在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人群或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例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食管黏膜屏障等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肥胖人群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压迫胃部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食管和胃的运动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频繁的剧烈呕吐、长期负重等也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发生。
病史因素:患有某些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可能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和排空功能;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会影响食管和胃的蠕动功能,这些病史都可能成为胃食管反流的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