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测中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大肠癌少量出血,是初筛方法;内镜检查中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癌金标准,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者定期检查,检查前需肠道清洁;影像学检查中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结肠病变,准确性稍低,检查前需肠道清洁,CT结肠成像可作为大肠癌筛查手段,适用于不愿做结肠镜检查者,检查前也需肠道清洁。
一、粪便检测项目
1.粪便隐血试验(FOBT):
原理及意义:大肠癌可能会有少量出血,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出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这是大肠癌筛查的初筛方法之一,一般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检测。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病变。其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绝对限制,但对于有长期便秘、腹泻、腹痛等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更为重要,因为这些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操作及注意事项:化学法检测时需注意在检测前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以及大量维生素C等可能影响结果的食物;免疫法相对受食物等干扰较小,但也需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
二、内镜检查项目
1.结肠镜检查:
原理及意义: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能够发现肠道内的息肉、肿瘤等病变,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对于4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若有大肠癌家族史、长期溃疡性结肠炎等高危因素,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人群可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而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不同性别在大肠癌的发病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结肠镜检查对男女适用情况相同,主要依据个体的肠道健康风险来决定检查频率。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大肠癌风险较高,更应重视结肠镜检查。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肠道息肉等,需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结肠镜复查。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通常要在检查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检查前1天晚上口服泻药进行肠道清空,以保证肠道黏膜清晰可见。
三、影像学检查项目
1.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原理及意义:通过向结肠内注入气体和钡剂,使结肠显影,可发现结肠内的病变,如息肉、肿瘤等。其对于一些较大的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相对于结肠镜检查,其准确性稍低,主要用于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或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一般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该检查,对于有肠道症状但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考虑。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均可进行,但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评估。性别对该检查无特殊影响。生活方式中,有肠道不适但惧怕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选择此检查。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也需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类似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以保证结肠内无粪便等干扰显影的物质。
2.CT结肠成像(CTC):
原理及意义:利用CT扫描技术对结肠进行成像,能够发现结肠内的病变,对于较大的肿瘤等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作用。可以作为大肠癌筛查的一种影像学手段,尤其适用于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年龄方面,不同年龄均可进行,但需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和风险因素。性别无特殊影响。生活方式上,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群,CTC是一种替代选择。有肠道疾病高危因素但无法耐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考虑该检查。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同样需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确保肠道内清洁,以便获得清晰的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