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宝宝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引发,也与宝宝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还受空气污染、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病毒可通过飞沫等传播并入侵细胞引发炎症,细菌会繁殖释放毒素致黏膜炎症,支原体黏附损伤细胞致顽固性咳嗽等,宝宝自身因素易使病原体滞留加重感染,环境因素会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或滋生病原体增加感染风险。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种类及传播:宝宝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鼻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在宝宝聚集的场所如幼儿园等容易传播。例如,研究表明在冬季幼儿园中,鼻病毒引发宝宝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2.病毒入侵机制:病毒通过鼻腔、口腔等呼吸道黏膜进入宝宝体内,然后附着并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复制繁殖,从而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宝宝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肺炎链球菌、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是常见的引起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肺炎链球菌可通过飞沫传播,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比如,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中,宝宝吸入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后,就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
2.细菌致病过程:细菌进入宝宝呼吸道后,会在局部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进而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等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三、支原体感染
1.支原体特点及传播: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宝宝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宝宝感染后发病相对缓慢,病程较长。
2.支原体致病原理:肺炎支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毒性物质,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宝宝出现顽固性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且咳嗽症状往往较为剧烈,可持续较长时间。
四、宝宝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宝宝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例如,6个月-2岁的宝宝,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2.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宝宝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气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一旦受到病原体侵袭,容易发生充血、水肿,导致气道梗阻,引起呼吸不畅等症状。而且宝宝的咳嗽反射较弱,不能有效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使得病原体容易在呼吸道内滞留,加重感染。
五、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空气中的PM2.5、烟雾、粉尘等污染物会刺激宝宝的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例如,在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宝宝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
2.气温变化:气温骤降时,宝宝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衣物,容易受凉,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相反,室内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也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增加宝宝感染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