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巧克力囊肿是什么
附件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类型,由异位内膜在卵巢生长、周期性出血形成,有经血逆流种植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痛经、不孕等,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对育龄、已绝经及有家族史人群影响不同,需重视并合理处理以保障健康。
一、定义
附件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并在卵巢内生长、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因囊内含有类似巧克力样的褐色粘稠液体,所以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又属于附件区域的病变,故常被称为附件巧克力囊肿。
二、发病机制
1.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月经期时,子宫内膜碎屑可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并生长,逐渐形成囊肿。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的体腔上皮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等刺激后,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进而发展为巧克力囊肿。
3.免疫因素: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存在异常,导致对异位内膜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得异位内膜得以存活并生长。
三、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可逐渐加重,持续整个经期。例如,有些患者起初可能仅在月经第1-2天有轻微腹痛,随着病情进展,整个经期都会有剧烈腹痛,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不孕: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以及输卵管的拾卵、运输功能,从而导致不孕。据相关研究,患有附件巧克力囊肿的女性不孕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4.盆腔疼痛:除了痛经外,还可能出现盆腔深部的慢性疼痛,在性交、排便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附件巧克力囊肿的常用方法。超声下可见卵巢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囊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这是由于陈旧性血液的存在。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巧克力囊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血清学检查:CA125(糖类抗原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部分附件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会升高,但该指标的特异性不高,一些其他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女性,附件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受孕,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尽快尝试受孕。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可能会进展,进一步降低受孕几率。
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2.已绝经女性:
绝经后女性的巧克力囊肿一般不会再发生周期性出血,但仍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有增大等异常情况,需要考虑手术切除,因为绝经后囊肿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增加。
3.有家族史人群:
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人群,患附件巧克力囊肿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总之,附件巧克力囊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疾病,通过明确的诊断方法和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处理措施,可以更好地管理该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