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诊断子宫内膜炎
诊断子宫内膜炎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妇科手术史;临床表现有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异常及妇科检查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和PCT;影像学检查主要是B超;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并取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一、病史采集
1.月经史:了解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若有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等可能与子宫内膜炎相关。比如,长期月经周期不规律且经期持续时间长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生育史:包括流产、分娩次数,有无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多次流产或产后有胎盘胎膜残留的女性,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既往有过不完全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可能残留组织,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几率。
3.妇科手术史:如刮宫术、宫腔镜手术等。这类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比如,近期做过宫腔镜检查的女性,若术后护理不当,易引发子宫内膜炎。
二、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
下腹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痛,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略有差异,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腹不适,而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较弱,腹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
异常阴道分泌物:白带增多,可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青春期女性若发生子宫内膜炎,可能出现白带性状改变,而绝经后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提示更严重的感染情况。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等。例如,子宫内膜炎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从而引起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2.体征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检查时需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不适,尤其是对有妇科疾病史或疼痛敏感的女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白细胞可能无明显升高,不能仅依靠血常规来确诊,但可作为辅助判断炎症程度的指标。
2.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升高提示机体存在急性炎症反应,PCT升高多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这两项指标可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炎是否为细菌感染及炎症的严重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宫腔内有无异常回声等。超声下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或宫腔内有积液等。对于肥胖女性,B超检查可能受一定影响,可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宫腔镜检查
1.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通过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色泽,有无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情况,还可在直视下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炎症的性质和程度。但宫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对于阴道、宫颈急性炎症的女性应暂缓检查,避免炎症扩散。
六、病理检查
1.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通过对取到的内膜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同时可判断炎症的轻重程度。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的女性,病理检查能更精准地明确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及相关病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