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查出来
诊断子宫内膜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包括双合诊和三合诊,需考虑不同年龄女性生理特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初步判断炎症,CRP反映炎症程度,阴道分泌物和宫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及药敏)、影像学检查(B超观察子宫情况,MRI在诊断不明确时辅助判断)来综合进行。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通过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附件的情况,如有无压痛、增厚等异常表现,若存在子宫内膜炎,可能会有子宫压痛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妇科双合诊的操作需根据其生理特点适当调整,比如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时要更加轻柔谨慎;而育龄期女性相对操作空间较大,但也需遵循规范。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可进行此项检查,无性生活史的女性一般采用直肠-腹部诊。
2.妇科三合诊: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能更清晰地了解后盆腔的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炎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有一定帮助。同样要考虑不同年龄女性的身体状况,比如老年女性生殖系统萎缩,操作时更要注意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血常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感染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应激状态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则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炎症,但不能单纯以此确诊子宫内膜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会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于不同性别患者,CRP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女性处于生理期等,可能会对CRP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干扰,需要综合分析。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可了解有无病原体感染。例如,若发现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有助于考虑子宫内膜炎可能由这些病原体感染引起。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阴道分泌物的正常情况略有不同,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可能阴道内菌群失调,容易继发感染,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时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等情况。
4.宫腔分泌物培养:通过采集宫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特定病原体感染,并能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可能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宫腔分泌物培养的意义更大,能更精准地找到致病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炎时可能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B超检查的特异性不是很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B超表现有一定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子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内膜厚度等有其自身特点;老年女性子宫萎缩,B超表现也与育龄期女性不同。通过B超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子宫内膜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情况,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子宫壁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炎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有周围组织受累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