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产前的宫内环境感染、羊膜早破,产时的分娩过程感染,产后的呼吸道感染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吸入因素的羊水吸入、胎粪吸入,以及其他因素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和环境因素。
一、感染性因素
(一)产前感染
1.宫内环境感染:孕妇在孕期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血行传播进入胎盘,再感染胎儿。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肺部炎症。研究表明,孕妇孕期的病毒感染史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孕期感染病毒的孕妇,其新生儿发生肺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感染孕妇。
2.羊膜早破:羊膜早破时,阴道内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宫腔,胎儿在宫内吸入被污染的羊水,从而引发肺炎。一般来说,羊膜早破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高,新生儿发生肺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产时感染
1.分娩过程中感染: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时,若产道内存在病原体,如B族链球菌等,胎儿可能会吸入或接触到这些病原体而感染。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情况会增加产时感染的机会。有研究显示,产程超过24小时的产妇,其新生儿发生产时感染性肺炎的概率显著高于产程正常的产妇。
(三)产后感染
1.呼吸道感染传播:新生儿出生后,若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密切接触,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病原体引发肺炎。例如,家中大人患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在照顾新生儿时,很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新生儿。另外,新生儿居住环境通风不良,也会增加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2.医源性感染:在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如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侵入性操作时,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可能会将病原体带入新生儿呼吸道引发肺炎。此外,新生儿住院期间,接触医院内的其他感染患者或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等,也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性肺炎。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吸入因素
1.羊水吸入: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多羊水,羊水刺激呼吸道可引起化学性炎症,随后可能继发感染。例如,胎儿窘迫时,会出现呼吸运动,将羊水吸入肺部。据统计,羊水吸入是新生儿肺炎较为常见的非感染性原因之一,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羊水吸入性肺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胎粪吸入: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胎粪会阻塞呼吸道,引起机械性梗阻,同时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胎粪吸入性肺炎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严重的胎粪吸入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等严重并发症。
(二)其他因素
1.免疫功能不完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肺炎。早产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肺的顺应性降低,也增加了发生肺炎的易感性。例如,早产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IgG,不能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足够的量,这使得早产儿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肺炎。
2.环境因素:新生儿居住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影响其呼吸道的正常功能。温度过低时,新生儿容易受凉,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温度过高时,新生儿皮肤蒸发水分增加,呼吸道黏膜干燥,也不利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肺炎发生的风险。另外,新生儿衣物、被褥等过厚,可能影响其呼吸,也可能间接增加肺炎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