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是什么意思
胃泌素瘤是起源于胃肠胰内分泌细胞且能大量分泌胃泌素的肿瘤,会致胃酸过度分泌并引发一系列症状,通过生化检查(血清胃泌素、胃酸分泌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内镜、CT、MRI)诊断,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无法手术者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姑息治疗,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发病机制
胃泌素瘤细胞持续自主性地分泌胃泌素,胃泌素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正常情况下胃酸分泌受多种因素精细调节,而胃泌素瘤打破了这种平衡,使得胃酸分泌处于过度亢进状态。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顽固性溃疡:患者多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也可发生在胃、食管等部位。由于胃酸过多,溃疡不易愈合,且容易复发,患者会有反复的腹痛等表现。溃疡的存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的顽固性溃疡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会阻碍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同性别患者在溃疡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溃疡症状有所不同。
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这是因为大量胃酸进入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等。腹泻可能会引起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较弱,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2.其他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胃酸过多刺激胃肠道有关。长期的胃酸过多还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加重病情。
三、诊断方法
1.生化检查
血清胃泌素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是胃泌素瘤的重要诊断依据。一般来说,血清胃泌素水平>1000pg/ml高度提示胃泌素瘤,但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胃泌素轻度升高,如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血清胃泌素水平略有差异,儿童正常血清胃泌素水平一般低于成人。
胃酸分泌测定:进行胃酸分泌量的测定,患者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5mmol/h,或BAO与最大胃酸分泌量(MAO)之比>60%,对胃泌素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内镜:可以发现胰腺内直径<1cm的胃泌素瘤,对于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儿童患者,超声内镜检查需要考虑其腹部脏器的发育情况,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CT和MRI:有助于发现胰腺外的胃泌素瘤,如十二指肠壁内、肝门区等部位的肿瘤。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和MRI检查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四、治疗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但药物治疗只是姑息性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才是根治胃泌素瘤的关键。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儿童患者则需要在儿科和外科等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尽量减少对儿童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