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和肠炎的区别
宝宝痢疾由志贺菌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引发,表现为脓血便、频繁腹泻、腹痛、发热等,实验室检查粪便有大量白细胞等,需用抗生素抗感染及补液;肠炎病因多样,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均可引起,病毒性肠炎多水样便等,细菌性肠炎有腹泻呕吐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表现,病毒性肠炎多对症支持,细菌性肠炎据药敏选抗生素并支持治疗,不同年龄宝宝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上因自身特点有差异。
一、病因方面
1.宝宝痢疾:主要由志贺菌(痢疾杆菌)感染引起,志贺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宝宝接触了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玩具等都可能感染。不同年龄的宝宝都有可能患病,但卫生习惯较差、生活在卫生条件不佳环境中的宝宝相对更易感染。
2.宝宝肠炎:病因较为多样,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在秋冬季节等特定时期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宝宝;细菌感染也可引发肠炎,像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肠道后可导致肠炎;此外,饮食不当也是重要因素,比如宝宝食用了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食物等,不同年龄宝宝因饮食摄入情况不同,患肠炎的风险也有差异,较小的婴儿若喂养方式不当更易出现因饮食导致的肠炎问题。
二、临床表现方面
1.宝宝痢疾:典型表现为脓血便,大便次数频繁,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同时宝宝可能伴有明显的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还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左右,小婴儿可能还会有精神萎靡等表现。不同年龄宝宝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脓血便表现不典型,但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
2.宝宝肠炎:临床症状相对多样,病毒性肠炎多表现为水样便,大便次数较多,可能伴有呕吐症状,发热程度不一,有的宝宝发热较轻,有的可能中度发热;细菌性肠炎除了有腹泻、呕吐外,也可能出现脓血便,但相对痢疾来说脓血便程度可能较轻,腹痛表现也因病因不同有所差异,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炎可能呕吐相对更突出,不同年龄宝宝因身体机能差异,病情发展和表现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比如新生儿患肠炎时症状可能更隐匿,易被忽视。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宝宝痢疾: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脓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菌是诊断痢疾的金标准,不同年龄宝宝进行粪便采集等操作时需注意无菌等要求以保证检查结果准确。
2.宝宝肠炎:病毒性肠炎时,粪便病毒检测可发现相应的病毒抗原等;细菌性肠炎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等,但一般红细胞不如痢疾明显,粪便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细菌。不同年龄宝宝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标本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会因年龄特点有所不同,比如婴儿采集粪便标本时要避免污染等。
四、治疗原则方面
1.宝宝痢疾: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根据病情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对宝宝相对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补液,防止宝宝因频繁腹泻出现脱水等情况,不同年龄宝宝补液的量和速度要根据体重等情况精准调整,以保证宝宝水电解质平衡。
2.宝宝肠炎:病毒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止吐、止泻、补液等;细菌性肠炎则需要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同样要注重补液等支持治疗,不同年龄宝宝在治疗药物选择和支持治疗措施实施上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