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疳积怎么样治疗
婴儿疳积的治疗方法包括多方面:饮食调整上,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增加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等不易消化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推拿按摩可采用捏脊和补脾经手法,注意手法轻柔及操作时机;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健脾消食的中成药或消化酶制剂;运动锻炼方面,小婴儿可进行被动运动,能自主活动后鼓励主动运动;特殊人群中,过敏体质婴儿注意食物和药物过敏,有基础疾病婴儿用药和推拿要更谨慎,都需告知医生或操作者相关情况。
一、饮食调整
1.调整饮食结构:婴儿发生疳积多与喂养不当有关,应根据婴儿年龄调整饮食结构。对于仍在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防止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苹果泥等。小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健脾和胃;山药有补脾养胃的作用;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促进消化。避免给予婴儿过多高糖、高脂肪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油炸食品等。
2.控制饮食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喂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根据婴儿平时食量,适当减少每餐摄入量,但增加每日喂养次数。例如,原本每餐吃120毫升奶,可减至100毫升,每34小时喂一次,逐渐让婴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二、推拿按摩
1.捏脊:让婴儿俯卧在床上,暴露背部。操作者双手半握拳,食指抵于脊柱两侧,拇指与食指相对,从尾骶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沿脊柱两侧向上推进,至大椎穴处,如此反复捏拿35遍。捏脊可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一般建议在空腹时进行,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儿皮肤。
2.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者用拇指螺纹面从婴儿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每次推200300次。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促进消化吸收。
三、药物治疗
1.中成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功效的中成药,如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这些药物能帮助改善婴儿胃肠功能,缓解疳积症状。
2.西药:若婴儿因疳积导致消化酶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消化酶制剂,如胃蛋白酶、胰酶等,帮助消化食物。
四、运动锻炼
1.被动运动:对于较小的婴儿,家长可帮助其进行简单的被动运动,如伸展四肢、屈伸膝关节、髋关节等。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被动运动能促进婴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2.主动运动:当婴儿能自主活动后,鼓励其进行适当的主动运动,如爬行、站立、行走等。运动不仅能增强婴儿体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过敏体质婴儿:在调整饮食时,要格外注意观察婴儿是否对新添加的食物过敏。如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告知医生婴儿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有基础疾病婴儿:如婴儿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疳积过程中,用药需更加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病情,所以任何药物使用都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同时,在推拿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时,也要告知操作者婴儿基础疾病情况,以便调整操作力度和方式,避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