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如何治疗
Barrett食管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注意长期使用风险)、内镜治疗(包括EMR和ESD,各有适应证和风险)、外科治疗(抗反流手术,有失败率和并发症)以及定期监测(所有患者定期内镜监测,不同人群有监测差异)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患者,需减轻体重,因为肥胖是Barrett食管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减轻可能有助于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胃酸反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加胃酸反流的发生风险。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睡眠时平躺的姿势不利于胃酸排空,容易导致反流。
二、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等,长期使用PPI可以有效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Barrett食管黏膜的肠上皮化生逆转,但逆转率较低,一般在5%-10%左右。需注意长期使用PPI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如骨折风险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风险升高等,但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控制症状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三、内镜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的Barrett食管患者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该手术可以完整切除病变黏膜,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有一定的穿孔等并发症风险,发生率约为1%-2%。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则不适合该手术。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的Barrett食管患者。与EMR相比,ESD可以更完整地切除较大的病变,且能对病变进行更精确的病理评估,但手术难度更大,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风险相对更高,约为2%-5%。对于年轻患者,如果病变符合适应证且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可以考虑该治疗方式,但仍需谨慎评估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未良好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先将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手术。
四、外科治疗
抗反流手术: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有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的Barrett食管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该手术可以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胃酸反流,但手术有一定的失败率,约为5%-10%,且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等评估;对于女性患者,需考虑手术对妊娠等生育相关方面的可能影响,如术后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从而间接影响营养状况,进而对妊娠有一定影响,需在术前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
五、定期监测
内镜监测:所有Barrett食管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内镜监测,一般建议每1-3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监测是否有异型增生或癌变的发生。对于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监测频率可能需要更频繁。在监测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差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病变的感知不如年轻患者敏感,更需要依靠定期监测来早期发现病变;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影响胃酸反流情况,从而影响Barrett食管的病情变化,也需要在相应时期加强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