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肠炎的用药
慢性浅表性胃炎用药包括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和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慢性肠炎用药有抗感染药物、止泻药物(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谨慎对待,儿童优先安全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且重视非药物干预,肝肾功能不全者调整用药剂量或选影响小的药。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用药
1.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其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来发挥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反酸、烧心等症状;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对缓解相关症状有一定效果。
2.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可以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覆盖受损的胃黏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临床应用广泛且安全性较好;枸橼酸铋钾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二、慢性肠炎的用药
1.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肠炎,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但需严格遵循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以确保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若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慢性肠炎,则需使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如抗阿米巴原虫的药物等。
2.止泻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起到止泻作用,它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安全性较高,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洛哌丁胺通过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从而发挥止泻功效,但对于感染性腹泻需谨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
3.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慢性肠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多项研究证实其对慢性肠炎的症状改善有积极作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肠炎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如儿童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软骨发育,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用药相关情况,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应作为首要考虑。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人使用抑酸剂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胃黏膜保护剂的使用需关注其吸收等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后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孕妇:孕妇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肠炎时,用药需极其谨慎,很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应先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进行治疗,非药物干预如饮食调整等在孕期也应积极采用,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需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使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时,要根据肝肾功能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