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怎么回事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典型症状及副瘤综合征表现,可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靶向及免疫等方法,预后与分期、病理、治疗及患者自身状况等有关,早期预后较好,晚期经新手段治疗生存期可延长
一、肾癌的定义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等。
二、肾癌的发病因素
1.年龄与性别: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方式及激素等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是肾癌的高危因素,吸烟人群患肾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肥胖也是相关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影响激素水平、代谢等多种途径增加肾癌发生几率;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石棉、皮革等,也可能增加肾癌发病风险。
3.病史: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VHL病(vonHippel-Lindau综合征)等,会显著增加肾癌发病风险;另外,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在一些病理生理机制作用下,也可能间接增加肾癌发生的可能性。
三、肾癌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发作的肉眼血尿,是肾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肾盂、肾盏等结构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腰痛:多为腰部钝痛或隐痛,是肿瘤生长增大,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等引起。
腹部肿块:当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
2.副瘤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等,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可产生一些异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等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反应。
四、肾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肾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等,但对于较小肿瘤的敏感性相对有限。
CT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发现直径小于1cm的肿瘤,还能帮助判断肿瘤有无转移等情况。
MRI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鉴别诊断方面,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评估可能比CT更具优势。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如乳酸脱氢酶、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肿瘤标志物在部分肾癌患者中可能会升高,但这些标志物的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等。
五、肾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肾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等。对于早期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经典的治疗方式,而对于一些肿瘤较小、位于肾脏周边等合适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保留肾单位手术,以最大程度保留肾功能。
2.其他治疗: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靶向治疗药物能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六、肾癌的预后
肾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肾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则相对较差,但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治疗手段的应用,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同时,患者的年龄、身体一般状况等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往往能更好地耐受治疗,预后相对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