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发病时间短(3周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有鼻内干燥等早期症状及全身症状,治疗以支持和对症为主;慢性鼻炎病程长(超3个月),可由急性鼻炎转化等引起,有鼻塞等症状,治疗需先除病因,再局部或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生理特点
一、发病时间与病程
1.急性鼻炎:发病时间较短,通常病程在3周以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常见的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后引发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起病较急,患者在数小时或1-2天内症状较为明显,如初期可能先有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水样鼻涕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后症状表现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等因素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成人相对全身症状较轻。
2.慢性鼻炎:病程较长,通常病程超过3个月。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也可能因局部因素(如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腔用药不当等)、全身因素(如长期慢性病、营养不良等)引起。其发病过程相对隐匿,症状时轻时重,持续时间较长,不会像急性鼻炎那样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病毒感染相关的起病急骤表现。
二、症状表现
1.急性鼻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期可转为黏液脓涕。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比成人更明显,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另外,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下鼻甲肿大。
2.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持续不通气。鼻涕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量多少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表面光滑、暗红,下鼻甲弹性差等表现。
三、病因方面
1.急性鼻炎: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受凉、过度疲劳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病毒侵袭引发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症。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因病毒感染而患上急性鼻炎,而成人在劳累、受凉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病。
2.慢性鼻炎:局部因素包括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会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导致炎症持续;鼻腔用药不当,如长期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的一种类型。全身因素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慢性鼻炎。另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
四、治疗原则
1.急性鼻炎: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一般要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儿童由于鼻腔黏膜娇嫩,更要谨慎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以免引起不良影响。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抗生素。
2.慢性鼻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矫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避免长期滥用鼻用血管收缩剂等。局部治疗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症,减轻鼻塞等症状;对于鼻塞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鼻腔冲洗等方法。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根据病情考虑手术治疗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要注重选择温和、安全的治疗方式,避免对其鼻腔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